简体版| 繁体版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大图

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凝心聚力建设“六新河池”新闻发布会

2024-09-14 18:00     来源:广西云、广西发布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9月14日(星期六)10时,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六场),邀请河池市委书记秦春成;河池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军;河池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新闻发言人孔献玲;河池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梁仁省,介绍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凝心聚力建设“六新河池”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杨森清主持。

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凝心聚力建设“六新河池”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年9月14日10: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秦春成   河池市委书记

王  军    河池市委副书记、市长

孔献玲   河池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新闻发言人

梁仁省   河池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主持人:

杨森清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10:00

杨森清: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举行的是“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六场,主要介绍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凝心聚力建设“六新河池”的有关情况。

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河池市委书记秦春成先生,请他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河池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军先生,河池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新闻发言人孔献玲女士,河池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梁仁省先生。

首先请秦春成先生作介绍。

10:01

秦春成: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河池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河池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河池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生活着47个民族433万各族群众,少数民族占比85.6%,11个县(区)中有自治县5个,其中罗城、环江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毛南族自治县。作为广西设自治县最多的市,我们在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上,肩负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

近年来,市委、市人民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自治区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团结带领全市各族群众,加快建设经济繁荣、宜居宜业、活力开放、生态秀美、文明和谐、风清气正的“六新河池”,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河池绚丽绽放。今年1月,我市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河池这座“有诗有远方”的进步之城,成为各族群众“携手奔前程”的奋斗之地。

我们坚持以党建“领”创建,民族工作构建新格局。健全“四级书记共同抓”工作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列入“六新河池”建设重要内容,纳入政治考察、市委巡察、干部考核和绩效考评,齐心协力抓好示范创建。先后获评6个国家级、69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8个国家级、99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我们坚持以文化“润”创建,共有精神汇聚新力量。深入挖掘河池长寿文化、歌谣文化、铜鼓文化、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系牢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全市有刘三姐歌谣、密洛陀古歌等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全区首位。充分发挥以著名作家东西等为代表的“河池作家群”作用,联合自治区相关部门创作了《拔哥》《新刘三姐》等大量民族文艺作品,让河池民族风情飞跃千山万水、传遍天南地北。

10:06

秦春成:

我们坚持以发展“促”创建,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牢牢握紧发展这把解决民族地区问题的“总钥匙”,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性批示。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跨越发展新路子,稀有金属、纺织服装两大支柱产业成为全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市桑蚕生产规模连续19年稳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经开区、高新区,建成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184个,发展壮大民贸民品优势企业54家,让各族群众在家乡就能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7.3%、14.9%,均排全区第2位。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加快补齐民族地区交通、教育、医疗等短板弱项,广西首条时速350公里的贵南高铁贯穿河池,实现县县通高速。如今河池乡村,土房变成了崭新的楼房,高速高铁通到了家门口,老百姓的人均收入增速保持全区前列,各族群众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我们坚持以创新“亮”创建,共建共享取得新突破。实施东巴凤区域一体化、金宜同城化和易地搬迁安置工程,推动各民族全面嵌入城镇化建设、融入现代化生活;全市12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18.13万名各族群众安心移居、和谐共处,“四个先行示范”“五治融合”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探索农文旅一体化等民族团结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非遗展演、特色市集、美食品鉴等沉浸式体验,给民族文化接上“烟火气”;投入13.7亿元在南丹县实施广西首个“易地扶贫搬迁+旅游产业”项目,每年吸引300多万游客,带动1.35万白裤瑶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市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及以上文旅品牌66个,一跃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小众旅游目的地,在今年“五一”等假期火爆出圈,上半年接待游客超3100万人次,同比增长26.1%;旅游消费320多亿元,增长26.7%,文旅事业成为富民乐民的幸福产业。坚持在绿水青山间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加快建设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自治区明确以我市为主体创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广西唯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持续举办21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美好生活、共享发展成果。

在新征程上,我们将牢记领袖嘱托,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努力让各族群众“越过越红火”。

临近中秋和国庆佳节,诚挚邀请记者朋友们到河池走走,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谢谢。

10:11

杨森清:

感谢秦春成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示意。

10:11

广西日报记者:河池已经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将采取哪些措施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河池力量。

秦春成:

感谢您的提问。河池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既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鞭策。我们将围绕“五个家园”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

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我们将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学习和民族团结教育,用好“广西三月三”“河池作家群”等文化窗口,持续打造“刘三姐歌谣”“毛南花竹帽”等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和标识元素,讲好各族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故事,推动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在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方面。我们将聚焦民族地区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加快构建工业“2+5+N”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有色金属、、做精做细稀有金属、桑蚕茧丝绸“两个千亿集群”,食品、家居等“五个百亿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N个新兴产业”,集中建设一批事关民族地区开放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大力培育一批县域重点产业和特色经济,以产业集聚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10:14

秦春成:

在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方面。我们将顺应城镇化快速发展和人口大流动大融居趋势,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三项计划”,建设一批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打造广场、长廊、艺术团等“同心文化”载体,开展系列民族联谊活动,促进河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在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方面。我们将立足河池绿色生态优势,加快建设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积极配合创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加强红水河、龙江河、刁江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以赴保护好河池的山山水水,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全市各族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建设安全稳定平安家园方面。我们将以平安河池建设为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完善民族地区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办好自治县、民族乡成立逢十周年庆祝活动,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宁的良好局面。

谢谢。

10:17

光明日报记者: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河池采取了哪些办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秦春成:

感谢您的提问。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区域,我们聚焦“守底线、保民生、抓发展、促振兴”目标任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健全防贫监测帮扶机制。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行产业全带动、收益全链接、保险全覆盖、就业全保障、困难全兜底的“五个全”防贫措施。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排查认定监测对象2.2万户,已有1.4万户解除了风险,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其次是巩固提升“3+1”保障成果。我们全面落实各项保障政策,筑牢民生防线。教育保障方面,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让孩子在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每个都读好书”;医疗保障方面,严格执行现行政策,实现救助对象应保尽保、应享尽享;住房保障方面,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对新增、返危住房做到即增即改、动态清零;饮水安全保障方面,持续开展农村供水工程动态监测和排查,加大规模化建设和维修养护力度,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

然后是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带动。一方面,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全面落实产业奖补政策,今年以来全市发放产业奖补资金3.7亿元,惠及脱贫户12.5万户。另一方面,强化务工就业摸排监测、精准服务、政策保障和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增收,目前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人数45.4万人,完成自治区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106%。

再就是加强乡村建设和治理。我们坚持从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补齐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短板。同时,推行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两制一化”治理运用专项行动,持续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市共获评“三星级”及以上村党组织802个。

谢谢。

10:21

新华社记者:近年来,河池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建立一定的产业体系。请问,河池将如何进一步巩固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军:

感谢您的提问。我们将牢固树立产业优先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核心的“2+5+N”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河池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是打造“两个千亿”产业集群。有色金属方面,全面加大找矿力度,牢牢把握“大、纯、长、新”四个方向,重点发展锌基铅基合金、锌镓锗镉铟锡锑铼等高纯金属及精深加工、高性能动力电池材料、有色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等产业,加快建设高纯金属基地,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桑蚕茧丝绸方面,实施规范化种桑、工厂化养蚕,加快补齐丝绸印染织造等关键技术短板,培育真丝服装、真丝家纺等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构建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

其次是打造“五个百亿”产业集群。食品方面,重点发展酿酒、健康饮用水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火麻、中药材饮品、益生菌及保健品等产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食品谷示范基地。家居方面,加快宜州、罗城、环江、天峨现代林业产业园建设,培育形成以现代家居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建材方面,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和防水、密封、新型保温隔热、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构建绿色建材循环产业链。化工方面,探索绿氢—绿氨(合成氨)的绿色化工产业链。加快发展医药原料药和中间体、烧碱等产业。医药方面,加快河池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东兰中医药产业园建设,组建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全面构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

再就是培育发展“N个新兴产业”。新能源方面,加快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培育发展风电整机制造等新能源装备、储能、锂电池、锑电池产业,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新材料方面,重点发展半导体、硅基、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正极、碳酸锂、光伏面板等材料。大数据云服务方面,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形成的电价洼地和丰富地下水冷源优势,谋划布局绿色智算中心,加快中国—东盟(巴马)大数据云计算基地建设,打造云计算产业园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狠抓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在胶原蛋白、土豆生物育种等方面实现突破。大健康方面,围绕构建“三位一体”康养体系,探索适应外来“候鸟人”需求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医疗支撑系统,加快巴马国际运动康复中心等适合多层次康养需求的基地建设,推动形成康养旅游热潮。同时,积极探索智能装备和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

谢谢。

10:26

中国文化报记者:河池市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河池是如何延续各民族优秀文化血脉。

孔献玲:

感谢您的提问。在河池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近年来,河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铜鼓文化、刘三姐歌谣文化、白裤瑶文化等根植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在“打造品牌、创新发展、文化认同”上下功夫,推动民族优秀文化活态传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要措施有:

强化政策引领,着力推动文化传承保护法治体系建设。先后颁布《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河池市民间传世铜鼓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非遗保护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和刘三姐文学艺术奖;打造了刘三姐文化旅游节、毛南族分龙节、仫佬族依饭节等民族节庆品牌,每年持续举办民族节庆和文化惠民活动1000场次以上,构架了“一县一节”的特色民族文化格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法治化、规范化、品牌化。

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民族文化为魂,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民族特色旅游景观、文化景点。宜州区以刘三姐歌谣文化为品牌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打造了以刘三姐歌谣文化展示、旅游为一体的非遗传承基地、文化产业基地、4A级刘三姐故里景区和宜州“刘三姐歌乡”田园综合体,深度嵌入文旅底色。南丹县以白裤瑶文化为重要载体,打造了歌娅思谷·中国白裤瑶民俗风情园、千家瑶寨·万户瑶乡中国白裤瑶民族风情小镇、4A级瑶望天下景区等文旅融合核心景区,拓展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极点。

探索活态传承,着力推动优秀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建立了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传承人保护体系,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数量位居全区第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人、自治区和市级247人;建成非遗传承场馆、非遗工坊、非遗传承基地等176个;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广西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作了一批文艺精品,《拔哥》荣获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刘三姐歌谣》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瑶族蓝染:为小康生活添彩增色》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等。推动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编撰地方民族文化乡土教材12种,开设精品课程36种,如南丹县王尚小学把铜鼓舞等编成课间操推广,还开设了刺绣、陀螺传承班等特色课程,让更多学生懂非遗、传文化,不断赓续民族文化血脉。

谢谢。

10:30

中国网记者:河池建立农村信用体系,推进乡村基层治理建设。请问,河池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军:

感谢您的提问。我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创造性将国家治国理政需求和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相结合,构建“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打造新时代乡村治理“河池模式”。

主要做法:构建“五位一体”信用指标体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维度,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政村、乡(镇)构建信用指标体系。信用分为B级和1A—5A级六个等级,1A级以上为信用户,5A级为最高等级;全村信用户达70%以上、有好的村“两委”班子、全村不良贷款保持在2%以下的行政村,可评定为信用村,以此类推评定信用乡(镇)、信用新型经营主体。一旦单个农户失信,将降低全村的授信额度、提高其他农户的贷款利率;一旦评为信用村,就会提高村内信用户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以此打造农户个体与村集体紧密连接的信用共同体。构建信用信息多元应用体系。创新“信用体系+普惠金融”“+产权交易”“+农村电商”“+惠农政策”“+社会应用”等应用场景,将信用分变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收益和可享受可感知的社会权益。

10:33

王军:

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纳入农村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与全体村民利益、村级集体经济、乡村治理效能挂钩,倒逼基层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全市97.51%的村(社区)党组织综合评定为“好”等次。

进一步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通过信用评级将金融支持、产业奖补与信用积分挂钩,让农户“无形信用”变成“有用资产”。全市农户已评级90.37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218家,累计发放信用贷款45.2亿元。探索“信用+信贷+种养殖”“信用+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模式,逐步把一般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全市有74个省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农业“十大百万”特色产业实现全覆盖。

进一步弘扬了新时代文明新风。让信用转换成“真金白银”,引导群众树立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竞相富裕的正向激励机制。同时,从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多层面重塑,使河池特有的优秀文化广泛传承,优秀文化的内驱力、影响力注入德治教化中。全市共有22个行政村纳入自治区级乡风文明村示范点,4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进一步形成了乡村治理的善治格局。通过信用体系建设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农村信用体系的耦合下,公安、税务、财政、教育、金融等部门深度参与,打造以信用为连接的多元共治格局。2023年,群众安全感达98.6%。

进一步厚植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在村庄规划、公共设施、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安排上优先支持信用村、高等级信用户,让每个群众都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全区第一,河池被明确为广西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东巴凤国土绿化示范项目获批国家试点,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1个、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

10:36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长期以来,河池各族人民关系融洽。请问,河池是如何持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梁仁省:

感谢您的提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远是河池各族人民休戚与共的情感共识。

我们抓好空间互嵌融合,共居共学大团结。将实施东巴凤区域一体化、金宜同城化和易地搬迁安置工程与构建互嵌式居住环境相结合,从空间上拉近各族群众距离。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搭建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创业、住房就医等服务平台,让各族流动群众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强化与周边市(县)交流互动,与桂黔红水河等相关区域开展同谋发展、同抓治理等“五同”品牌活动,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融居,形成了诸如罗城仫佬家园、环江毛南家园、南丹里湖社区王尚安置点等特色社区,推动各民族全面嵌入城镇化建设、融入现代化生活。

我们抓好经济互嵌发展,共事共乐同富裕。牢牢抓住发展这把解决民族地区问题的“总钥匙”,培育发展了桑蚕、有色金属、大健康等“十大百万”农业产业体系和工业“2+5+N”产业体系,鼓励各族群众参与“六新河池”建设,上半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全区第1位。深化粤桂东西部协作,积极开展“南粤家政”“乡村工匠”等专项培训,新增帮助7399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各族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共同富裕基础不断夯实。

我们抓好文化互嵌认同,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和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开展好韦拔群同志诞辰130周年等纪念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依托丰富多元民族文化资源,用好世界长寿之乡等世界级文旅IP,打造“生态长寿市•三姐文化城”文旅形象,将景区、传承基地等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建成了山歌里听得见乡愁,田园上看得见振兴的新“歌海”。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创作《回响》《上岭恋人》等大量体现河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艺文学作品,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多项作品获国家级大奖。通过建构各民族共有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间,培养了各族群众血脉相通、同心共济的民族情感。

今天的河池,各族群众在生活上相互帮助,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相互借鉴,习俗上相互尊重,情感上相互亲近,构建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共同建设守望相助的和谐美好家园的征程上迈向更深层次。

谢谢。

10:41

杨森清:

感谢四位发布人,也感谢记者朋友的参与。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河池市委宣传部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